文章目录
  1. 1. 写在前面
  2. 2. “小程序”会改变现在 APP 的格局么
  3. 3. 什么样的场景需要“小程序”
  4. 4. 后记

本文写于2016年09月25日,当时对文章内容很不自信,所以延迟到很晚才发。 —— valleylord

写在前面

2016年1月11日,广州,“微信之父”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,宣布微信公众号将推出“应用号”。

2016年9月21日晚间微信官方向部分公众号发出了应用号的内测邀请,2016年9月22日凌晨微信正式对外声明已经开始内测。

为什么在订阅号、服务号、企业号之后,仍然要开发“小程序”?

from 张小龙: 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,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,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。

什么是小程序?

from 张小龙 的微信朋友圈: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它实现了应用“触手可及”的梦想,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。也体现了“用完即走”的理念,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。应用将无处不在,随时可用,但又无需安装卸载。

笔者动笔写下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,宣布“小程序”内侧后1周之内,以上这些内容,搜索引擎都搜的到。

“小程序”会改变现在 APP 的格局么

现在的 APP 都是通过应用市场进行分发,技术上使用原生应用模式开发。对比“小程序”的话,“小程序”相对封闭,通过微信分发,技术上使用 HTML5 模式开发(即不需要安装)。原生 APP 从 Android 系统桌面进入,“小程序”从微信的“发现->小程序”中进入,便捷程度上差很多。不可否认,原生 APP 的用户体验相比 HTML5 应用来说,还是好很多。原生 APP 需要从应用市场作为入口,先安装再使用,“小程序”可以做到即扫即用,不需要安装。

几个回合的比较下来,除了不需要安装这一点略胜一筹,“小程序”几乎完败。一群鼓吹“小程序”可以颠覆现有 APP 格局的所谓互联网分析师们可以醒醒了。

好吧,为了击碎“小程序改变 APP 格局”的幻想,我们来举个栗子。以京东商城 APP 来看,京东和腾讯达成合作,最终在2014年5月上线了微信购物,从“发现->购物”进入,可以进入京东购物,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京东商城的 HTML5 版本。从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上来说,“京东购物”和“小程序”如出一辙,如果大家对“小程序”的用户体验什么的还有期待的话,可以多看看这个应用,最多也就是做到和“京东购物”差不多的水准。而且,京东购物的进入路径比小程序更加便捷。而结果呢??“我们还有非常大的空间,有90%流量资源可以开发。——刘强东”,换句话说,京东利用腾讯的流量最多只有10%1,这是京东购物上线1年半左右的一个报道。

目前,京东没有公开来自微信入口的下单量数据,我们也无从猜测。从公开的数据来看,2015年第四季度,移动端下单来量占比61.4%,2016年第一、二季度,移动端的下单量分别占比72.4%、79.3%,同时,腾讯入口带给京东的流量支持也在减缓2。同时,官方数据称,当入口的级别提升一层的时候,“交易量提升8倍”3。因此,如果京东购物的级别降低到“小程序”那个级别的时候,假定以上现象可以重复,交易量很可能会降低到1/8,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。我们假定交易量的增长比例与用户增长比例相同,移动端用户量比例和移动端下单量比例等比增长,进行后续分析。

以京东财报来看,2015年第四季度,活跃用户有1.55亿,根据移动下单量61.4%(粗略等于移动端用户量比例),京东有“1.55亿x61.4%=9500万”移动用户量,而“手机QQ+微信”分别各拥有6亿活跃用户,按刘强东的说法,最多只有10%的用户流量,也就是1.2亿用户使用了京东购物,这个数字远大于9500万,看来刘强东还是吹了一些牛的。

不过,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章中粗略估计出微信购物下单量的上线,以2014年“618”的战绩来看,移动端中,“手机QQ+微信”的贡献量最多在7%,移动端全部占比25%4,实际上,考虑到京东 APP 的增长,实际的“手机QQ+微信”的贡献量可能在5%(全平台),甚至不足,移动端下单量的比例大约是4:1(京东 APP : “手机QQ+微信”)。再看到2015年第四季度,京东新增用户中有1/3来自微信购物和手机QQ购物5,这里的用语有非常细微的差异,“新增用户”占比52%,并非“新增下单量”占比52%。可见“手机QQ+微信”作为入口,带来的很多的新用户,也许这才是京东和腾讯合作的目的。

下面的数字纯属笔者的猜测,京东 APP 的用户基数比较大,但是增长缓慢;“手机QQ+微信”京东入口的用户比较少,但是增长迅速,至今有多少用户,多少交易是使用“手机QQ+微信”作为入口的,也没有准确数字,假定“手机QQ+微信”已经超过京东 APP,比例是1:2(京东 APP :“手机QQ+微信”),这是一个最大化“手机QQ+微信”用户数的假设。在根据之前的9500万用户数,可以大致计算出,“手机QQ+微信”用户数大约有6000万,占所有用户的2/5。再假设,微信是“手机QQ+微信”流量的主导流量,其中7成流量来自微信,也就是4200万,这是上限假设,也是微信对京东目前能有的最大影响。

假设4200万的假设合理,京东有接近1/3的用户,或者说成交量来自微信,粗看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数字,但是别忘了,还有8倍的路径便捷效应。假设微信把京东放回到原先的位置,路径复杂度与“小程序”相当,4200万的用户会降低到1/8,也就是540万,总用户降低到1.18亿,微信用户占比为5%,而且这还是最好估计。可以说,京东购物是“小程序”的前期试水,也让微信在做“小程序”的时候找准方向。

因此,“小程序”对大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,比如滴滴、百度地图、墨迹天气、腾讯音乐等等,费劲心思去抢占所谓的微信入口,也就是能拿到5%不到的用户,不划算。所以,我认为,“小程序”对 APP 的格局影响是微乎其微的,有了“小程序”之后,你手机中的常用 APP 数量不会减少。

什么样的场景需要“小程序”

一句话,低频且重要,尤其一些定制化很强的场景需要“小程序”。“定制化很强”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,“低频且重要”作何解释呢?

一般的场景,重要会与高频联系在一起,之前举例的滴滴、百度地图、墨迹天气都是这类的例子;也有一些场景,高频且不重要,多数是一些体育娱乐产业 APP 相关的场景;低频且重要的场景也很多,比如猎聘、携程、京东众筹、代驾类;低频且不重要的场景主要是一些小众、专业的应用6

上面的举例中,低频且重要的场景,都是通用场景,虽然使用频率很低,但是具有通用性,流程固定,不需要定制化。那么,“低频+重要+强定制化”是什么场景呢?比如,某XX广场的商圈,提供定制化服务“小程序”,客户可以根据店名找到这个店在商圈中的具体位置,比如在几楼,加入导航,怎么走过去;如果该店是一个餐馆,还可以进入该店的定制化“小程序”查看当前排队情况,顺便拿号排队,甚至可以提前查看该餐馆的定制化菜单,先点好菜。再比如,政府的在线服务窗口,出入境管理处办护照的流程,和民政局领结婚证的流程,肯定是不一样的,这都是定制化“小程序”的应用场景。

那么来说说,为什么这样的场景是低频的。首先,一般不会有人为了去买个东西、吃个饭特地去安装一个 APP,在用户看来,我去这个商场买东西、吃饭的概率是很低的,怕麻烦,不想装。而实际上,一般如果你觉得一个商圈运营的很好,你会多次的去那里消费,一年去个10次实际上就不能算是低频了(对一个消费场所而言),但在 APP 的使用来看,一年用10次的 APP 可能就是个超低频。

再来说说,为什么这样的场景是重要的。还是以商圈举例,假设有这样一个商圈,你1年会去5次,每次在那边花费100元,总共就是500元/年,这个数字对于一个稍有人气的商圈而言是明显偏低的。因此,如果有这样的“小程序”,绝对击败95%的应用,不信看看你手机里的应用,年交易流水超过500元的有多少?就算是餐馆的“小程序”,你一年去吃一次,一次200元,按交易额也依然能轻松打败你手机里面绝大部分应用。

最后来说一下定制化,不同商圈希望给客户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,不同的商圈地图、不同的商户介绍和图片等等;不同的餐馆会希望有不同的菜单呈现方式,是否允许在线排队、在线点菜,是否可以选特定位置的座位等等。这些都是定制化需求,能否统一这些需求?我觉得很难,几乎不可能。

后记

这篇文章发布与2017年6月10日,这段话是发布这一天加的。从现在小程序的发展来看,“低频且重要”这个特性还是主流,增加了按地理位置搜索小程序功能,说明商圈式应用是有可能的,虽然还没有出现文中说的商圈定制化小程序(可能已经有了,我不知道而已)。再等等,看看吧。

文章目录
  1. 1. 写在前面
  2. 2. “小程序”会改变现在 APP 的格局么
  3. 3. 什么样的场景需要“小程序”
  4. 4. 后记

欢迎来到Valleylord的博客!

本博的文章尽量原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