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VM自定义classloader实现热替换
更新日期:
通过自定义classloader和java的反射技术,可以自行控制类的加载。多数的Web容器,例如,Tomcat中就实现了自己的类加载器,在修改编译代码之后,可以在不停服务的情况下,运行新class文件中的代码;还有,OSGi中也实现了更加复杂的类加载器,被认为是控制类加载的经典代码。
本文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可以控制类加载的示例,简单说明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关键步骤。
假设我们有一个GetInfo类,为了简便起见,这个类只有一个static方法,
另外一个程序不停循环调用该类的Output方法,并且,在Output方法发生变化之后,能够立刻调用到新的Output方法。本示例中,将简单的把print的内容替换为222222。简单的用伪代码表现这个思想可以是这样,
写成可以运行的java代码可以是这样,
这段代码就是上述伪代码的实现。HowswapCL类是自定义的classloader,它有2个成员,basedir和dynaclazns,分别表示需要加载的类的所在目录,和已经加载了的类名,同时实现了ClassLoader的接口loadClass。loadClass根据类名称去加载类实例,它先调用findLoadedClass查找这个类是否已经被加载了,如果没有被加载,并且dynaclazns里面也没有记录,那么就使用系统加载器加载(getSystemClassLoader().loadClass(name));如果dynaclazns里面有记录,但是还是没有被加载,那么就抛出ClassNotFound异常。
那dynaclazns中的内容是在何时添加的呢?是在初始化classloader的时候,也就是初始化HowswapCL类的时候,初始化过程中,先对每个basedir路径下需要加载的类文件调用loadDirectly做加载,然后将类名加入到dynaclazns中。在loadDirectly做加载的时候,先通过basedir路径和类名拼出class文件的路径,然后将class文件以二进制形式读入到对象raw中,最后根据类名和raw中二进制信息,调用defineClass加载这个类。
另外,loadClass的resolve参数在本例中没有用到,其含义是:resolve=true时,则保证已经装载,而且已经连接了。resolve=false时,则仅仅是去装载这个类,不关心是否连接了,所以此时可能被连接了,也可能没有被连接,默认是false。
运行起来的示例截图如下,

本文重点参考了这几篇文章1,2,3。以上代码仅仅是测试代码,演示了自定义classloader实现热替换的基本原理,在设计上有诸多弊病。如果是实际项目的代码,一般会以接口的形式调用Output,而不会是静态方法;还有,每次调用都加载一次类,也的确很浪费性能,毕竟修改类的情况是少数,可以对指定路径下的类做一个监听,当发现class文件的修改时间或者是md5值发生改变的时候,就自动做一次重新加载,否则不做,这对性能有很好的提升,Eclipse的自动编译就是使用了类似这样的方法。